各教学院(部):
为做好2025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准备工作,根据《关于举办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的预通知》精神,经研究,决定启动2025年校内选拔赛,由于教育部大赛通知尚未发布,目前校赛各项工作暂按2024年《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安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总体目标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参赛学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大赛为载体,形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良性循环。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通过赛事组织,强化科研成果转化、师生共创和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整合实验室、实训基地等资源,构建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实践平台。重点挖掘新工科、新文科等学科建设成果,培育具有产业化潜力的项目。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赛事组织委员会,负责校赛选拔等工作。组委会下设办公室,挂靠教务处 创新创业学院,负责赛事日常组织实施。大赛组委会邀请校外行业企业专家及校内相关学院或部门专家,成立专家指导组,负责对参赛项目进行技术指导。各学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党政领导参加的竞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学院赛事组织、协调和实施。
四、校赛时间
2025年5月-6月
五、参赛赛道
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创业组。
研究生:创意组、创业组。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六、参赛项目选题参考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5.“人工智能+” 项目:聚焦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经济社会各领域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符合“人工智能+” 发展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七、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高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要求详见附件1)。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年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今年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
八、赛程安排
(一)参赛系统报名(系统开放之日-6月10日)
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https://cy
.ncss.cn)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报名系统开放时间另行通知。
(二)院级初赛(5月6日-5月16日)
院级初赛由各学院自主组织实施,比赛环节、推荐项目赛道组别分配、评审方式由各学院自行决定。各学院要认真做好大赛宣传动员、选拔工作,并推荐优秀项目参加学校复赛(系统报名指标及校赛推荐名额详见附件4)。要在全面总结历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本院“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关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做好需求对接、培训宣传等。
各学院务必于2025年5月16日前完成校级复赛项目推荐工作,并将各项目计划书PDF版及推荐项目报名表(附件3)以学院为单位发送至1054237914@qq.com。
(三)校级复赛(5月17日-5月24日)
校级复赛采用“项目业计划书”方式进行评审,各学院报送优秀项目参加学校复赛(推荐名额详见附件4)。大赛专家委员会根据参赛项目计划书,遴选出晋级决赛项目。
(四)校级决赛(5月25日-6月5日)
校级决赛采取项目路演答辩的方式进行,学校邀请相关评委、行业专家等组成校决赛评审委员会,根据项目团队提交的参赛材料以及路演情况,遴选推荐参加省赛项目,具体决赛时间地点后续另行通知。
九、其他说明
1.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大赛的宣传动员,确保参赛师生充分了解大赛、积极参与大赛。
2.各学院要充分发挥创新创业社团作用,统筹协调,深入挖掘毕业5年以内毕业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做好项目推荐。为在校生和毕业生参赛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帮助学生提高项目质量。
3.学校2024和2025年度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拟立项项目及入驻众创空间的项目团队成员,必须申报参赛项目。鼓励高年级学生,积极联系学院、专业老师,通过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合作,努力打造优秀作品。
4.因大赛赛程时间紧、任务重,学校组委会可能将根据上级
通知要求对参赛相关要求和日程进行调整,届时以学校发布的大赛补充通知为准。
十、联系方式
姓名:张秦莹 王增霞
联系电话:6732806
邮箱:1054237914@qq.com
创新创业学院
2025年4月30日